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石家庄市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已经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暨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各成员单位请务必于每月28日前将上个月工作进展情况加盖单位公章扫描版(包括电子版)报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邮箱(
huanzichu@163.com)。为便于工作协调沟通,每月工作进展情况请务必注明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附件:石家庄市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石家庄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5月24日
附件
石家庄市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加快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石家庄市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坚持积极稳妥、稳中求进,持续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统筹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双促进、双进步,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按照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和省市“两会”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锚定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的奋斗目标,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作出石家庄贡献。
二、重点任务
(一)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全面巩固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果,坚决守住不退回“后十”的底线。实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深入开展工业窑炉和锅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涉VOCs企业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无组织排放和末端深度治理,规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加强柴油货车全面达标排放监管,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综合治理,严格油品储运销监管。实施城市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攻坚行动,强化建筑施工、成效道路扬尘污染防治,推进城区生活源污染治理。全年细颗粒物(PM2.5)和优良天数比率持续改善。〔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下同〕
2.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修复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突出抓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城乡面源污染防治、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及陆岸协同管理,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2023年,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0%,国考断面全部消除V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开展排污口整治,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加强河流治理,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维护河道正常秩序。(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
3.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源头防控、过程监管,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统筹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严格管控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严格依法落实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加强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严控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工作,按要求督导11个县(市、区)完成省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目标。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防范环境风险。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强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理。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行政审批局)
4.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认真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要求,全力抓好整改落实工作,确保全部按期完成整改。积极与省对口部门沟通对接,认真谋划第三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保障方案。(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有关部门)
(二)坚定不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布局
5.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按照国家、省的统一安排部署,在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检测预警、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等,构建覆盖全域的规划实施体系。(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
6.加强绿色城镇体系建设。合理确定城市人口、用水、用地规模及开发建设密度和强度,扎实推进森林城市、海绵城市等建设,创成省级森林城市1个。强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运行监管,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短板,持续推进绿色建筑、绿色社区创建,构建功能完善的生态城市。(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城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7.全面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化肥使用量保持零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稳定在95%、97%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90%。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品质提升,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继续开展美丽乡村及美丽庭院建设,打造200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创成省级森林乡村15个,推荐报送“省级最美家庭”10户,“全国最美家庭”4户,命名市级“最美绿色家庭”50户,新创建美丽庭院6万户。扎实做好农村清洁取暖管理和服务工作,巩固和提升清洁取暖改造工作成效,确保群众温暖过冬。严厉打击销售劣质散煤和无照经营行为,确保散煤经营网点质量监督抽查主体覆盖率达到100%,不合格网点复查率达到100%,不合格散煤案件处置率达到100%。开展“厕所质量提升年”行动,实现问题厕所动态清零,全年改造提升户厕8.8万座。优化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布局,做到“应收尽收”,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清理“回头看”,全面排查和整改垃圾乱堆乱放现象。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和动态监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妇联、市城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
(三)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8.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照国家及省出台的政策文件,组织编制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碳达峰碳中和保障方案,建立较为完善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专项行动,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任务,既防止“碳冲锋”,又防止运动式“减碳”。配合省统计局做好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研究起草碳达峰碳中和评价考核方案和有关指标体系。分层次分领域持续推进领导干部培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宣传工作。积极争列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园区和低碳零碳负碳示范工程。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控污减排、新能源开发利用、新型建材产品及其清洁生产等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为生态环境改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技支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完成省下达任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统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等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9.深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把新上项目能效和碳排放关,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焦化等行业产能置换规定,严禁违规新增产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推动钢铁、装备、石化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滚动实施技改项目100项以上,推进6个重点行业企业创A行动,2023年完成8家重点行业企业创A。持续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力争入选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名单,推进企业提升能效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优选一批节水、节能与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申报省级工业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10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行动,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光电与导航、生物医药等一批产业示范基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投促局、市发展改革委)
10.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量,严格执行煤炭消费减(等)量替代政策。依据省计划有序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稳妥做好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逐步优化存量煤电机组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煤炭消费占比。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加快5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设,提速实施抽水蓄能项目,因地制宜利用生物质能,有序开发地热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30万千瓦。积极发展新型储能,推动氢能全链条发展。提升煤炭石油天然气供应水平,全力保障能源安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11.积极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大力推进工矿企业、物流园区等铁路专用线建设,深入推进货运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对重点监测的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提高铁路线接入比例;提升已接入铁路专用线企业大宗货物采用铁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货车、清洁能源货车和国六及以上排放标准货车等清洁低碳运输方式运输比例。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加大纯电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支持推广力度,推进城市公交、出租等车辆电动化进程,推进国家级“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新增及更新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占比不低于100%。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公路沿线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建设,推动公路绿色低碳养护,具备条件的普通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全面提供基本充电服务。(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四)努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12.科学实施国土绿化行动。2023年,全市完成营造林绿化112.6万亩,其中:太行山绿化工程16.14万亩,平原绿化工程0.56万亩,封山育林工程16.6万亩,退化林修复工程11.2万亩,森林抚育工程68.1万亩;完成退化草原生态修复1.5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5平方公里。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制度保障。毫不放松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严防“三把火”,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小于0.9‰,确保不发生重大以上森林草原火灾,确保不发生重大人员伤亡。(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水利局)
13.持续做好矿山综合治理。严格矿产资源开发源头管控,严控新增矿山开发项目,严禁在各类保护地新设矿业权。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勘查和绿色开采,积极推进尾矿、废石、废渣资源化利用和尾矿库市场化再利用。(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4.巩固提升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果。坚持“节、引、调、补、蓄、管”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农业灌溉水、农村生活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依法有序开展自备井关停工作,压减地下水超采量0.17亿立方米以上,生态补水2.5亿立方米。(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
15.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逐步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5万亩。(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
(五)全面加强资源节约
16.加强能源节约高效利用。制定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实施意见,推进能源、水、粮食、土地、矿产、原材料一体化节约、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严格执行节能审查制度,探索开展能耗产出效益评价,实行用能预算管理,完善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实施重点耗能行业节能专项监察。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推动钢铁、焦化、化工、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耗能行业完成国家基准水平改造,提升数据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能效水平。优化节能目标评价考核频次和考核方式,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的政策,积极争取重大项目能耗单列,保障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民生项目合理用能需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同比下降1.5%。(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行政审批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
17.加强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管理,落实用水定额管理制度,从严下达年度用水计划。深入推进全社会节水,强化节水设施建设,实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节水协调机制作用,协调推动重点领域和行业节水工作,完成省下达的万元GDP用水量47.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4.3立方米的任务目标。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工作,有序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推进季节性休耕、旱作雨养、高效节水灌溉,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突出抓好工业节水,强化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推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雨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推进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生态用水优先利用再生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省厅下达的上年度任务指标下降3%。(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18.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开展“节地增效”专项行动,落实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管控制度,完成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下降率年度目标任务。持续加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做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强化评价成果运用。充分发挥国家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典型引领作用,推广先进节地模式和节地技术,多措并举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19.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打造“交投便利、转运畅通、利用高效”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回收网络市内主城区全覆盖、农村地区基本覆盖,回收主体更加专业化、多元化、市场化,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利用水平,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废电池、废旧纺织品、报废机动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主要再生资源品种回收加工利用能力持续提升,再生资源行业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全面助力提升全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产业循环式组织、企业循环化生产。狠抓冶金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持续推进绿色产业等国家示范试点,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聚焦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全力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粮食节约等,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单位:市供销总社、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投促局、市商务局、市城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20.积极开展全民低碳教育。组织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加强对公众生态文明科普教育,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办好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等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1.大力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积极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绿色低碳产品,引导绿色消费理念。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继续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全域卫生创建工作,确保石家庄市、新乐市、正定县、高邑县顺利通过国家复审,晋州市、元氏县、井陉县、赵县持续推进国家卫生县创建工作。(责任单位: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二)优化营商环境。树牢“店小二”意识,坚持“干”字当家,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家制度。锲而不舍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综合竞争优势。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石家庄形象”的理念,坚决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米”,持续实施“雁回巢”工程,着力打造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落实好“证照分离”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实现准入即准营。增强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保障,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及时为企业减负纾困、解决问题。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打造投资洼地、兴业沃土。
(三)狠抓工作推进。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健全工作调度机制,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督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将工作逐项分解到具体科室和承办人,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协调服务,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信贷政策规定,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四)强化评价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评价考核指挥棒、助推器和风向标作用,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同步开展评价。依据重点任务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结合有关专项考核,引导各县(市、区)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