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石家庄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第33号建议的答复
第五次会议第33号建议的答复
徐丽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创新思路、提升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改革亮点频出、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石家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审批事项100%网上可办,持续深化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双盲”评审、区域评估成果共享改革,重磅推出15条人才新政,创新推行“石监码”、实现市场主体赋码全覆盖,探索建立“石i民”“石i企”政务服务平台等,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3年我市获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第1名,蝉联“全国最佳引才城市”,成功入选国家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AI智能审批等10项改革举措被央视《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收录,全国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调查,我市在所有省会城市中位列第2名。
二、代表反馈问题的当前进展情况
您提出的我市“机制制度还不够完善”“服务意识还有短板”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建议打造“软环境”与“硬环境”相结合也是我市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现将我市关于您的建议的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在打造“硬环境”方面
一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大力实施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开展园区低效用地整治,出台《关于支持园区工业产业项目落地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的若干措施》,坚决打造具有坚强配套能力的低成本园区。
二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建设。今年我市被列为15个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名单,三年试点期间,石家庄市可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亿元,用于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相关项目建设。我市力争通过开展三年城市更新行动,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城市魅力、城市活力和城市竞争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到2026年,城市地下管网集约敷设水平和安全性显著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进一步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得到有效改善,持续推动老旧片区宜居环境建设,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支撑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三是强化交通配套设施。推动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硬联通”和组织模式服务体系建设的“软联通”,着力打造国际国内3条集装箱公铁联运示范线路。加快石家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东部现代物流枢纽基地示范物流园区建设,推动物流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干线运输规模化水平和支线运输网络覆盖面,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工作。巩固并提升我市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建设发展成效。进一步优化完善三级城市配送网络,培育我市龙头绿色货运配送企业。
四是加强科技创新。2023年度市级科技领军企业认定15家,全市拥有省级领军企业23家,总量均居全省首位。开展创新平台搭建工作,持续推进“大科学装置”等高端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河北省现代交通实验室”落地,2023年新认定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5家和市级技术创新中心40家。
五是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我市在“人才新政18条”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助推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的若干措施(试行)》,打造人才政策“升级版”。
六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桥西区、高新区、鹿泉区开展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设立试点工作,破解中小微企业首贷无门、续贷不畅、信息不对称、融资效率低等难题。建设挂牌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大力扶持企业上市,变后奖励为前帮扶,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全市新增过会上市企业2家,新增辅导期企业7家,新增挂牌企业22家。开展多渠道、多层级、多形式的常态化“1+N”银企对接活动,全市共组织开展1094场银企对接活动(154场专项对接、370场综合对接、570场特色对接)。
(二)在打造“软环境”方面
一是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20年9月,我市被列为全省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4个设区市试点之一。自开展试点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以数字政府建设创新引领智慧城市发展为主线,在智能设施、智能中枢、智慧生活、智慧生产、智慧治理、智慧生态等领域统筹部署实施多套智慧应用,初步形成了基础设施智能完善、信息资源有效共享、政府决策科学精准、城市管理精细智能、城市服务主动个性、数字生活优质便捷的智慧管理服务新体系。2023年1月,根据省发改委、省委网信办《关于做好省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组织开展了试点建设情况自评工作,全面梳理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各部门评估指标,征集新型智慧城市主要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取得的显著成效等。经汇总整理,各项评估指标自评得分478分,超出申报时141分,达成五星级建设目标。
二是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多次召开各类恳谈会、企业家座谈会,邀请国内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围绕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智慧城市、信息化项目统建统维等工作建言献策,共同推动我市信息产业持续、健康、蓬勃发展。
三是加快提高“指尖办”“掌上办”服务能力。依托“冀时办”开设石家庄市地方频道,建设了“石i民”APP、公众号,集约化建设了全市统一移动端服务总入口,推动便捷高效的“全场景的城市服务”事项“掌上可办”。目前,“冀时办”石家庄地方频道已上线便民服务事项500余项,掌上石家庄“石i民”APP已发布并接入了民政、人社、卫健、医保、公积金、文旅、体育等37家单位的服务事项,提供生活缴费、社会保障、证照亮证、交通旅游、健康医疗等十大主题220余项优质惠民服务。在省内率先打造了第一个政企综合服务平台—“石i企”数字化平台,市场主体可以在平台提出自己合理的诉求,政府部门一站式解答处理。目前“石i企”服务平台收录惠企政策119条,覆盖52万家企业,82余万个体工商户,平台注册用户18.44万个,已认证企业超过19.1万家,已认证个体工商户3.6万家。
四是建设石家庄市营商环境检测督导系统。搭建以营商环境模拟评价、改革创新任务督办、营商环境无感监测、营商环境知识库、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等功能为一体的石家庄市营商环境监测督导系统,可实现自主组织营商环境仿真模拟评价,营商改革任务定期督办、全程留痕,核心数据无感监测、动态预警等应用场景。通过建设督导监测平台实现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监测、服务及时性、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同时定期汇总营商环境前沿政策与标杆做法供借鉴参考,为政府科学决策与精准施策提供支撑。
五是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数据治理应用,建立四级一体化信用平台,推出“掌上石家庄·石i民”APP,归集信用信息19.7亿条,在“石i民”APP开设了“诚石分”服务专区,上线了“诚石码”、“诚石阅”等信用+应用,推动发挥个人诚信积分“信用有价”的价值导向作用。2023年成功入选国家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六是构建营商环境宣传长效机制。通过“石家庄市优化营商环境”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我市营商环境工作建设,提高营商环境知名度,营造良好的石家庄市营商环境舆论氛围。通过工作简报信息报送机制,定期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展示,目前,已编发市营商环境工作简报122期。每年以9月29日“石家庄市营商环境日”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为期一个月的“优化营商环境日”宣传活动,在地铁、出租车、户外广告、公共场所大屏滚动播放营商环境宣传内容,邀请市场主体代表到各部门集中宣传展板进行现场观摩,让市场主体切身感受石家庄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加强营商环境培训,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邀请营商环境领域专家教授和省直有关部门进行授课,进一步提升全市上下营商环境业务水平和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虽然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与先进城市相比,在对营商环境思想认识上有待提升,创新举措思路不多,服务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的意识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石家庄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持续对标国内先进城市、最佳实践,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着力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营造走在全国最前列的营商环境。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