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石家庄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第206号建议的主办意见
第五次会议第206号建议的主办意见
贾轩代表:
您提出的“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了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我市依托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等方面,对我市进行整体谋划布局。
一、我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基础
截至2023年底,社区卫生方面,全市共有58家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其中2023年新增22家),建成社区医院30所(其中2023年新增9家),建成全省特色专科50家(其中2023年新增27家),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5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74所。社区养老方面,我市社区约1014个,除去拆迁和新批复的67个社区外,其余社区均建设了社区日间照料站点,共建设站点947个,覆盖率达93.39%;农村互助幸福院1859家,其中日托床位9134张,全托床位1843张,总床位量10977张。社区托育方面,全市社会总床位量达到5.56万张。托育服务机构备案558家,婴幼儿托位数4.8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我市被国家卫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全国33个,河北省2个)。便民家政方面,我市已完成10个试点社区便民生活圈建设任务,正在逐步形成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领域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方案。体育设施方面,更新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3967处,全市公园广场和社区(村)便民体育设施实现了全覆盖;新建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场地817个,新建或改扩建体育主题公园53个,建设健身步道214条。智慧社区方面,市内四区初步建成12个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区分普通型智慧社区、发展型智慧社区、示范型智慧社区三类,实现网络电视、视频监控、智能门禁、智能照明、自助服务终端等基础设施试点部署,建成社区级数据采集、数据资源、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等体系,智慧社区融合平台移动应用显著提升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
由此可见,我市在争创国家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方面,有着较高的发展基础。
二、争创国家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工作
2024年3月5日,成立了石家庄市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并于3月19日向省发改委提交了《石家庄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试点申报材料》。5月6日,我市参加由省发改委组织的《河北省关于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试点城市申报工作评审会》,我市获得第二名。截至目前,省发改委已将申报材料报送至国家,等待国家进一步审核。
根据贾轩代表的提议,我们将《石家庄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服务功能配置
我市已明确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的“老中青幼”功能设置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等,确保服务设施满足“一老一小”核心需求,同时兼顾全龄人群的需要。服务设施将科学布局,优先在地面三层及以下,确保安全便利,并提供如远程医疗、智能门禁、智慧健身等智慧化服务。
(二)优化建设规划与资金保障
我们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优先在适宜位置布局服务设施,并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同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确保建设规模适度、经济适用,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三)强化政策与制度支持
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如《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等,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同时,对养老、托育等服务机构给予税收优惠,确保服务成本可控、质量有保证。
(四)推进运营监管与绩效评价
我们建立了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的建设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居民满意度、服务流程、质量等多维度评价,确保设施高效运行。同时,通过绩效考核激励各区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五)鼓励创新与多元参与
我们倡导“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的原则,充分利用存量资源,鼓励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运营,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治理体系。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待国家审定通过后,我们将制定年度推进计划。积极为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和银行贷款。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20日